經絡學說是研究人體經絡系統的循行分佈、生理功能、病理變化及其與臟腑相互關係的一種理論學說。它是中醫學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。經絡學說是古代醫家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,多少年來一直指導着中醫各科的診斷和治療,其與針灸學術關係尤為密切。

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。經,有路徑的含義,經脈貫通上下,溝通內外,是經絡系統中的主幹;絡,有網絡的含義,絡脈是經脈別出的分支,較經脈細小,縱橫交錯,遍佈全身。《靈樞•脈度》說:「經脈為裏,支而橫者為絡,絡之別者為孫。」

經脈內屬於臟腑,外絡於肢節,溝通於臟腑與體表之間,將人體臟腑組織器官聯繫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;並籍以行氣血,營陰陽,使人體各部份的功能活動得以保持協調和相對的平衡。針灸臨床治療時的辨証歸經,循經取穴,針刺補瀉等,無不以經絡理論為依據。所以《靈樞•經別》說:「夫十二經脈者,人之所以生,病之所以成,人之所以治,病之所以起,學之所以始,工之所止也。」說明經絡對生理、病理、診斷、治療等方面的重要意義,而為歷代醫家所重視。

Screen Shot 2016-04-16 at 8.35.37 pm

Screen Shot 2016-04-16 at 8.36.00 pm

Screen Shot 2016-04-16 at 8.36.37 pm

Screen Shot 2016-04-16 at 8.37.00 pmScreen Shot 2016-04-16 at 8.37.18 pmScreen Shot 2016-04-16 at 8.37.34 pm